【 行业动态】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全国碳市场启动终于进入倒计时的阶段,将对节能减排工作产生深远影响。碳交易将以市场为手段,促进碳排放成本的降低,提升经济效益。
从2013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以来,已经过去了四年,而今全国碳市场启动终于进入倒计时的阶段了。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近日在波恩气候大会期间表示,全国碳市场目前已进入审批程序,得到批准就会启动。这是一个促进减排的新机制,初期可能不能寄予太高的期望,仍需要不断摸索走向成熟。
“短期是战略的影响,长期是战术的影响。”韩曙东认为,初期要传递一个明确的减排信号,让企业形成减排预期,才能形成减排决策,最终落实到减排行动。但之后碳交易将逐层加码,减排成本随碳价提高,企业要为此做好准备,从技术手段、战略布局上考虑这个问题。
全国碳市场的启动进入了倒计时。
当地时间11月13日,波恩气候大会期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出席德国馆举行的“德中城市与气候保护”主题边会时表示,全国碳市场目前已进入审批程序,得到批准就会启动。
据了解,上海将建全国碳交易平台,湖北负责登记系统。全国碳市场初期不以金融产品应用为工作重点,而是建立、推行、完善碳市场的政策和交易。
最小成本实现减排
从2013年试点启动到现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已走过4个年头。截至2017年9月,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1.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45亿元人民币。
解振华在德国当地时间11月14日举办的碳市场主题的“中国角”边会上表示,中国碳市场的根本目的还是服务减排,是一个希望用最小成本促进达成减排目标的政策手段。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表示,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有两个考量。我国此前采用节能目标责任制等行政手段来降低碳排放行之有效,但缺点在于成本过高,经济效率偏低,因此希望用碳交易这种市场手段来补充完善行政手段。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向全世界作出的承诺。
此前,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为全国碳市场启动布局准备工作,定下时间表和实施细则。
按照当时的规划,全国碳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8个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为2013-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
据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等主管部门透露的信息,全国碳市场采取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制度,中央定标准、定总量,具体的企业配额分配由地方政府执行。
配额指企业在指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通俗来说指被允许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是碳市场上的交易商品。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历史数据摸底成为准备工作中最大的难点,但它却是碳交易最基础的工作。《通知》为这项工作设定的时间目标是2016年6月30日,但8个行业的实际数据基础低于最初设想,这项工作推迟到今年才完成。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