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再放大招 后大气十条时代“落子”精细管控

【行业动态】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的蓝天保卫战正式全面打响。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京津冀细颗粒物(PM2.5)浓度五年下降超过38.74%,然而这场大气“大考”并不会因为一个短期目标的实现而结束。

  完成“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不久,京津冀再次迎来新一轮大气污染治理。久治难愈的大气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京津冀地区的一大顽疾。尽管5年来,京津冀三地打响“蓝天保卫战”,联防联控下决心治理大气污染,让久违的蓝天白云逐步成为常态。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仍然处于千万吨级的高位,远远超过环境容量。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起至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依旧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重点区域。京津冀地区目前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要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新阶段意味着新变化,第一大变化就是由此前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升格”为京津冀与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担任组长,确保各地区、各部门形成合力,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自6月中旬开始,生态环境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实施了两轮大气污染治理强化督察。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与2017年专门针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不同的是,此轮督查区域更广、规模更大、波及省份更多。从督查情况看,各地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同时,前两轮也共计发现超过5000个各类大气环境问题。
  与行动方案配套执行的量化问责措施成为推动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一招。因大气治理不力,河北曲阳县、北京通州区、河北省赵县、山西晋城城区、河南辉县等5地的政府负责人被生态环境部约谈。上述5个县市区在今年打赢蓝天保卫战前两轮强化督查中被发现问题较多。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对此强调,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5个县市区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约谈是从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来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首次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污不力的城市进行约谈。目前,第四轮次督查正在加紧进行,且已接近尾声。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适时对此次被约谈的5地进行“回头看”,并按照督查“五步法”要求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督察。同时进一步增强环保高压态势,以强化督政问责,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并带动全社会环保责任落实。
  另一大变化是,在治理措施上,未来三年基本沿袭过去五年做法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按照污染物减排力度排一下次序,首要举措是削减了煤炭消费,包括散煤、中小锅炉等。在产业调整方面,北京近5年来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2000家,京津冀区域6万多家涉气“散乱污”企业被整治。对于河北来说,重点则是工业污染,尤其是钢铁等“两高”行业。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士石爱军就曾指出,京津冀未来治理重心将包括河北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需要整个区域共同努力。
  当前,《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将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拉单挂帐,同时,正在制定配套出台量化问责的规定。有专业机构预计,大气污染治理将在“十三五”时期带来超过10000亿市场空间,并将打开大气环境监测、非电领域排放改造、脱硫脱硝项目改造等领域市场空间。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