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动态】2017年作为“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备受关注。然而“大气十条”并不是一个结束,据相关负责人透露,环保部已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第二阶段指导性文件研究工作,明确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奋斗了五年,“大气十条”终于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2017年作为“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能否实现改善目标,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专家们分析认为,‘大气十条’提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应该能够实现。”2017年12月28日,环保部宣教司巡视员刘友宾在发布会上介绍。
然而,“大气十条”并不是一个结束。刘友宾表示,环保部已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第二阶段指导性文件研究工作。
在日渐改善的空气质量数据背后,是巨大的投入。据《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五年来,仅中央财政安排投入的大气污染治理资金就超过500亿元。然而,在环保行业人士看来,要彻底改善我国的空气质量,这些投入还远远不够。
后“大气十条”行动计划
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提出的大气质量改善目标包括: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下降1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北京市PM2.5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
环保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5.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均下降30%以上。2017年1月~11月,全国PM10比2013年同期下降21.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分别下降38.2%、31.7%、25.6%。早在2016年,“大气十条”的前两项目标就已经达到。
另一项备受关注的目标就是北京市的PM2.5浓度。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11月,PM2.5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4%。
2017年12月28日,北京市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在距离2017年结束仅三天的时候,雾霾再度笼罩京津冀。不过,专家们认为这不会对北京达标和“大气十条”达标造成太大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17年前11个月北京市的数据非常不错,即使12月污染物浓度数据稍微高一点,全年PM2.5浓度也极有可能在64微克/立方米以下。
刘友宾表示,环保部不会因此沾沾自喜。“大气污染防治的路还很长,目前取得的成绩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刘友宾表示,一是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环境空气质量超标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区域进展不平衡,部分省份工作相对滞后;三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公路货物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转变,污染物排放量大。
刘友宾介绍,环保部接下来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认真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第一仗。”上述行动方案的期限到2018年3月,即采暖季结束,在此期间,相关的治理方案和京津冀环保强化督查、问责等将继续进行。“二是委托中国工程院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终期评估,总结经验;找准不足,提出对策。”刘友宾介绍。参与评估的贺克斌表示,下一步的治理计划要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布局。
在“大气十条”结束之后,我国又将如何继续治理?刘友宾介绍,环保部已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第二阶段指导性文件研究工作,明确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居民区的PM2.5的年平均浓度不得超过35微克/立方米。
贺克斌预测,珠三角2020年基本可以达到国家标准PM2.5浓度,长三角2025年、京津冀2030年左右有望达标。“全国重点城市达到现行国家标准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必须实现深度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比例降低到35%的水平。”贺克斌表示。
环保投入远远不足
环境空气质量每一项数据的改善背后,都是巨大的投入。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五年来,仅中央财政安排投入的大气污染治理资金就超过500亿元。
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尤艳馨介绍:“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对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规模预计将达到497亿元,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已安排专项资金160亿元,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13个省(区、市)大气污染防治,其中60亿元专项用于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
据悉,“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72亿元,重点保障燃煤锅炉整治、散煤替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治理等。此前的源解析显示,燃煤、机动车等的排放是主要污染物来源。
同时,地方政府也在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北京市财政局网站公布的2010年至2016年预算及决算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总投入达到360亿元;2017年投入将近200亿元。
不过,要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彻底打赢“蓝天保卫战”,目前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以清洁取暖为例。刘友宾介绍,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分析认为,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PM2.5重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燃煤排放是冬季首要来源,对重污染期间PM2.5的贡献可高达50%左右。
据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调研,截至目前,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面积约为34%。为了减少雾霾,清洁取暖势在必行。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环保部等十部委共同印发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规划提出,到2019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其中“2+26”重点城市清洁取暖率达到90%以上,县城和城乡结合部达到70%以上,农村地区达到40%以上。
清洁取暖的形式之一是“电代煤”。华北电力大学电能替代研究中心总工周庆根介绍,要推行电代煤,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在“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
“当环保投入小于GDP的1.5%,环境将持续恶化,反之环境将逐步趋好;只有当环保投入占比相当于和超过GDP的3%时,环境质量才能有效改善。”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介绍。
“从2016年情况来看,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大概是1.3%,从国际经验来看是比较低的,污染治理设施直接投资只能占到一半左右。”尤艳馨认为,环保工作历史欠账还是比较多,投入的规模和需求之间差距也比较大,环保投资效率不高,重建设轻运行,缺乏对后期的运营维护资金的投入保障,监管的效果不大好;部分项目预期的环境绩效难以实现。
此外,尤艳馨表示,环保投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主要还是回报机制不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也不是很健全;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是很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制约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尤艳馨表示,下一步要加大投入的力度,集中资金解决重点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比如大家比较关心的雾霾问题等是目前环境保护的短板。
尤艳馨同时表示,环保部正在研究建立基于绩效的专项资金分配机制和奖惩机制,开展常态化的绩效评价,希望将环境保护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真正跟整个资金安排和付费挂钩。
原标题:环保部正研究后“大气十条”治理计划 拟加大财政投入
(来源:中国经营网 李艳洁)